随着ESG理念不断深入人心,ESG已经愈来愈成为经济活动、投资行为、企业实践不可忽视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特别是自从我国于2020年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围绕着“双碳”目标、如何可持续发展等话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重点,ESG理念完全符合这个战略目标的精神。
我们从ESG的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出,从2021年起,ESG的手机端和电脑端的搜索热度持续升高,这印证了ESG正在逐渐深入人心。ESG报告是一家公司对ESG信息的披露,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目标战略相关措施,以及经营活动对环境、社会等领域的影响。
资本市场越来越喜欢ESG表现好的企业,所以企业定期披露ESG报告,可以对外反映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在财务指标之外充分地展示企业的价值。在相关方面做的好的公司,甚至可以吸引更多资本关注,提升融资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将ESG因素整体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了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关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绩效的ESG指标,成为了国内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在2023首席高管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德勤对24个国家2000多名首席高管的调研,尽管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可以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由于各企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行动方面进展比较缓慢,行动和成效之间仍存在差距。
约75%的首席高管称其企业在去年增加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其中20%称其企业大幅增加了投资。
国内方面,共有125名中国高管受访。他们认为尽管存在其他紧迫问题,气候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其中,55%的中国高管将气候变化作为企业将应对的首要问题之一,明显高于42%的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企业去年的投资情况也体现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有的中国企业增加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高于75%的全球平均水平。
近十年国外ESG评级机构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资源整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ESG评级数据产品、评估标准及配套的解决方案的评级公司。他们掌握着ESG评级的话语权,比如MSCI、标普都是ESG评价标准的。
德勤曾经发表文章介绍过几个国际主流ESG评级体系,我们从中挑选了三个评价体系来介绍。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每年都会基于企业ESG综合表现,评选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表现的大型企业。
DJSI的ESG评级指标体系主要由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层面组成,对企业的600余个环境、社会和经济指标进行评分,它设有通用指标与符合行业特点的行业指标,并根据行业特性对各项分数按照权重进行调整得出得分。
DJSI对企业进行评估的数据主要来源有信息、公司文件、调查问卷、直接与公司联系四种渠道。
在完成企业信息收集后,将对企业进行评估,各行业可持续发展表现得分高的10%将终入选DJSI指数系列成分股。
Sustainalytics的评估体系从ESG风险角度出发,根据企业ESG表现进行风险评估。按照企业ESG风险得分划分风险等级。
Sustainalytics的记分指标主要由三个计分模块组成:企业管理模块、实质性ESG议题模块及企业独特议题模块。三个模块中,实质性的ESG议题模块为评分关键模块,涵盖了企业在环境、社会、管治三个层面中的各类综合指标。
MSCI ESG指数的评级对象为所有被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6月,已覆盖8,500家公司及超过68万个股权和全球固定收益证券。
MSCI ESG评级内容包括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三个维度,由10个主题,37个关键议题、上百项指标构成。
在完成基本指标打分后,MSCI按照全球行业划分准则(GICS)将被评分者分为11大类,24个行业组别,69个行业及158个子行业,并按照不同行业中各议题的风险将各项议题分配5%-30%的权重。
相较于公司与同行业在标准和表现,企业的评分等级从高到底分为AAA、AA、A、BBB、BB、B、CCC七个等级。
MSCI评分的数据获取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
一是学术、NGO组织的宏观数据;
二是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比如ESG报告等;
三个别企业数据来源于数据库、媒体、NGO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资源。
随着ESG投资理念的传播和落地,国内ESG评价体系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出现了多个不同类型的评级机构,比如商道融绿、润灵全球为的本土评级机构,以Wind万得为的数据提供商,以中证、华证为的指数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学术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评价体系等等。